构建未来经济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3-29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近年来,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在社会生产的基础生产要素供给方面遭遇了显著瓶颈。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土地价格调控的困难、资本积累的增加风险,以及人口结构问题的复杂性上。尤其在中国,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力规模和比例峰值的早期达成,使得社会迅速进入老龄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面对基础生产要素供给的挑战,需要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此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基于此,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应运而生,标志着对生产力发展新阶段的探索和实践。

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集成和创新前沿技术,提高产业链水平,以及优化生产模式成为必然选择。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还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面向未来,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已经成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创新驱动成为各国争夺未来发展高地的核心策略。通过深化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我国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还能够促进贸易模式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投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关键一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健康、教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效能更高,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

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供需有效匹配是社会大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社会供给能力和需求实现程度受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依托高水平的生产力才能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

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面向未来,应持续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深远影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科技金融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不仅在金融领域内部催生了创新,更是通过资金的力量,激活了科技领域的无限可能。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从初创到成熟,金融资本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帮助科技创意实现落地和成长。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公开募股(IPO)及并购重组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构建了一个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同时,科技金融通过其独有的资源配置优势,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资源,如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利用,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传统金融体系在面对科技创新融资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但科技金融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独特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资金更加倾向于流向创新项目,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我国持续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科技金融的深入发展,有效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金融服务的创新不仅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还推动了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快了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这一过程中,科技金融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科技的进步,也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标志着新质生产力在科技金融的推动下,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

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37日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广阔天地。其中,科技创新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歇,它既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峰。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长期的耐心和智慧的火花,这对于任何国家和企业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全球激烈的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不被快速发展的技术潮流淘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同时,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工作性质和社会结构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带来了对人才培养机制、教育体系以及劳动市场的重塑需求。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如何让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同时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未来应当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首先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探索。深化对新质生产力内涵和特征的理解,探索引领未来的科技革命,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研究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的创新。面向未来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探索与之匹配的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培育更多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对社会结构和劳动市场的影响。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创新等手段,缓解新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就业挑战,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的双赢。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新技术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望

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技术改进,而是着眼于拥有广阔前景的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革命性创新。这类深层次的科技进步预示着生产、生活及思维模式的根本转变,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铺设坚实的基石,开启持续变革的新纪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勇于创新,更要善于协调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科技为引领,以人为本,共同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